2013年3·15晚会,虽看起来像是在唱独角戏,但也揭露了一些问题,从社会角度看,这些企业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法律的制裁,但从企业自身来讲,博主认为这其间存在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问题——战略定位决定了企业的所作所为。
很多企业或明或暗地对自己做了类似这样的战略定位:“XX产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或者再给自己戴一个大帽子:“XX产品的一流生产商和供应商”,这就导致企业以生产和销售产品作为了企业的主要事业,对于自身的产品,以销售为z*终目的,产品售出即完成了企业的任务,所谓的“三包”、所谓的“服务”,也都是为了应对国家法规和制度的手段,而非出企业自身的真诚意愿,因而对“三包”责任、对“服务”责任,能逃就逃、能躲就躲,遵循“卖出去的产品就是泼出去的水”的原则,因而就出现了3·15晚会所暴露的一系列问题:某“著名”企业的后盖门事件、某品牌汽车钢板生锈却不主动召回维修事件等等,对产品缺陷能遮就遮,能掩就掩,甚至表现出强硬、傲慢的态度。企业之所以这样,在于他们完全对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些什么。
就这个问题,德鲁克提出了“事业理论”的概念,事业理论涉及顾客和竞争对手,以及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也涉及到企业如何获得回报。根据这一理论,一家企业之所以存在,其z*终目的并不在企业内部,而在于企业外部,即在企业的外部“创造顾客”,而顾客所要购买的永远不会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带来的效用价值。如果像前述情景一样,企业销售给用户的产品无法达到用户期望的效用价值,那么企业就不是在创造顾客,而是在抛弃、甚至消灭自己的顾客!
根据德鲁克的“事业理论”,企业需要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顾客购买的是什么?购买产品时隐含的需求是什么?顾客的哪些需求现有产品无法满足?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是用户购买产品的真正动因,明确这个真实的动因之后,企业才能制定更为深入、精准的战略定位。
以汽车为例,用户真的是为了买一辆汽车吗?是为了支持汽车产业的发展吗?绝对不是!对不同的人讲,其购买汽车的目的也完全不同,对工薪阶层来讲,其采购行为背后的动因是“获取便捷、可靠、快速的交通运输能力”,而对富有阶层,其购买的目的是彰显其“身份”、“地位”,体现的是“财富”。
有了这个答案,企业的战略定位将会有所不同,其所作所为也将自然会有本质的不同。如果企业的目标细分市场在于工薪阶层,其战略定位可以是这样:“为工薪阶层提供便捷、可靠、快速的自由(驾)交通运输服务”——将企业的战略定位在产品所提供的服务上,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制造和销售。有了这样的定位,企业售出产品仅仅是完成了整体工作的一小部分,其更多、更重要的关注点落在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技术保障上,技术保障成了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使命的一部分,因此,企业会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阶段就会有质量的保证,对于产品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也不会躲躲闪闪,“三包”、“售后服务”也不再是仅仅为了应付政府的规章制度,企业不必再被动地应付外界舆论。
诚然,这样的技术保障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有头脑、会思考的企业也一定知道,这样的成本投入是有价值的,它换回的收益将更大,它得到的将是用户的忠诚、用户的二度甚至三度青睐、良好的口碑、更广阔的用户群体、更大的市场份额,以及竞争对手的嫉妒和恨;同时,在对产品缺陷的服务中,企业也将得到更多的创新源泉,使产品不断完美,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效用价值,并藉此不断的为企业“创造顾客”——企业需要正确的战略价值观!
打一个不是很恰当比喻,每个正常的成年男女,都会生育子女,不仅会生,而且会抚养至成年甚至更久,不惜成本;即使在成长中有各种身体上的不适,作为父母也会悉心照料。这是因为人类对子女有亲情、柔情,有关爱、有责任,也有日后依靠子女养老、孝敬的回报期望。作为一个企业,其产品就类似人类的子女,可为什么在这个领域就会出现“只生不养”的情况?因为企业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亲情和关爱,推卸了对其产品应付的责任,也把售出的产品放在了自己利益的对立面,看不到对售出产品缺陷的“照料”会带来的回报!
以产品为核心的战略,是短期行为战略,企业的发展前景是可见的,也是有限的;而以服务为核心的企业战略,则是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对于制造业,应该彻底改变从前以产品为核心的战略,代之以更具有发展前景的服务战略——产品的z*终目的在于为用户提供高效能的服务,而不在于产品本身。
用户所关心的,才是企业真正关心的,双向站在一个立场上,才能在一次的你卖我买中达到双赢,而不是把产品的买卖当成在一笔金钱的争夺中你死我活的斗争。 一些企业错误的把短期、甚至仅是眼前的利益作为了企业存在的全部核心,却忽视了企业在实体方面、在生存力量上的积蓄;企业售出的产品,应该成为企业的广告媒介、口碑,而不是同时炸伤企业自身和用户的炸弹!
一个优秀的企业无需比竞争对手优秀太多,只需要一点即可,对于制造业来讲,做好服务、把产品的使用效能看作企业的战略核心就是这样的一个“点”——用户对于产品出现的局部缺陷是可以容忍的,用户所不能容忍的是企业对产品缺陷的不负责任、推诿和傲慢!
对于制造业务是如此,对专门做服务的企业,如电信、广电,以及其他的ISP、ICP等,更应该把用户对自己产品的使用效能看作企业的命根子,而不是醉心于玩一些新的技术、新概念(除非这些技术、概念的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服务效能)、新的名词,甚至把这些当成了企业经营的核心!
建议那些希望获得成功和远大发展的企业:伸出你的手,送上你真诚的服务;当你的手收回时,带回的东西会更多!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