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制冷网 > 行业信息 > 行业快讯 > 正文

我国首个!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运行!制冷技术不可或缺

  中国石化日前宣布,“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直接碳捕集)项目”正式注气运行。

  该项目于去年7月启动建设,是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其建成投产也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技术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业化运营。

  中国石化表示,该项目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

  从流程来看,该项目可分为齐鲁石化捕集二氧化碳、胜利油田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两个部分。齐鲁石化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捕集起来,注入胜利油田地下油层,将原油“驱赶”出来,同时就地封存,从而实现减碳、增油双赢。在这个过程中,制冷压缩技术是对CO2进行气液转化的关键——由CO2压缩机对CO2进行捕捉、压缩,再利用丙烯制冷压缩机将CO2从气体形态变为液体形态。

  其中,在碳捕集环节,齐鲁石化新建100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主要包括压缩单元、制冷单元、液化精制单元及配套工程,回收煤制氢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提纯后纯度可达99%以上;

  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胜利油田运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易与原油混相的原理,已在正理庄油田建成10座无人值守注气站,向附近73口井注入二氧化碳,增加原油流动性,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油气集输系统全部采用密闭管输,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封存率。

  CCUS已成碳中和关键环节 政策助推成本下降

  研究显示,未来我国有10亿多吨碳排放量需依靠CCUS来实现中和。CCUS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

  另据国际能源署(IEA)对各行业CCUS减排贡献测算,2020-2070年,钢铁、水泥、化工、燃料转化、发电行业等将利用CCUS技术实现累计25%、61%、28%、90%、15%减排量。(贡献比例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行业使用CCUS的技术成本、排放源浓度不同所导致,且替代技术的可行性与相对成本等存在差异。)根据IEA的数据,如今世界各地的CCUS设施,每年可以捕获4000多万吨二氧化碳,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四大关键支柱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8月18日,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的《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单位二氧化碳捕集能耗比2020年下降20%,到2030年下降30%,实现捕集成本大幅下降。

  而数据显示,目前国内CCUS成本为250-450元/吨,能耗在2.2-3 GJ/吨二氧化碳。

  由于碳捕集技术成本占整个CCUS项目成本的一半以上,而碳利用技术附带经济效益,这两项技术的革新将极大提高CCUS项目的经济性;因此机构认为,值得关注较早布局相关技术的企业,尤其是碳捕集技术和碳利用技术或设备厂商。

  据不完全统计,A股中:

  清新环境在新型碳捕集前处理技术、吸收剂、传统碳捕集和利用的工艺路线优化等方面均有一定技术储备,公司主要围绕工业客户CCUS做相应研究和布局;

  冰山冷热聚焦CCUS(直接碳捕集)与节能减碳(间接碳捕集),可提供碳捕集过程关键设备,如CO2增压机组、CO2制冷机组及液化设备,已为石油化工、水泥等多个领域客户配套完成多个项目;

  冰轮环境(000811.SZ):冰轮环境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拥有通过碳捕捉,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净化再利用的相关技术,近几年来有相当应用。

  昊华科技(600378.SH):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碳捕集回收项目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西南院开发了变压吸附、变温吸附、低温精馏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工艺,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吸附法捕集纯化二氧化碳技术。应用该技术二氧化碳捕集总能力达到约300万吨/年,已在国内实现工业化应用。

  中国海油(600938.SH):中国海油、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壳牌集团和埃克森美孚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简称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这是中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1000万吨)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

  远达环保在合川建立有 “原烟气综合实验基地”,其中包括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实验装置;

  上海电气在碳捕集领域重点开发“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技术,储备“碳捕集(CCS)、富氧燃烧”等技术。

标签: CCUS制冷技术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点击右侧分享给朋友或者同事。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