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冷网】8月16日,珠海格力电器总部,由中国制冷学会组织的格力“分布式送风技术在热泵空调上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经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院长刘挺、清华大学教授李先庭等9位业内专家一致认定,项目成果属国际s*创,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已经是格力电器获得的第16项“国际领先”认定。
去年9月28日,同样在珠海,“三缸双级变容压缩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由专家组一致认为属国际s*创,达到“国际领先”,解决了空调制热能力的问题,今年分布式技术解决了空调气流组织的问题,两项技术的组合形成了热泵空调制热系统的完美解决方案,大幅扩展热泵空调的应用区域。目前应用分布式送风技术的格力领御、领衔空调已经成功推向市场,获得广泛赞誉。
传统空调在制热过程中,由于热空气上浮的特性导致房间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实验数据显示,一般空调在制热过程中房间上下部温差z*高超过10℃,让用户 感到“头热脚冷”,舒适性偏低。大量热空气积聚在房间顶部,不能有效作用于人体活动区域,造成空调制热时热量大量浪费。
分布式送风技术是热泵空调实现房间气流组织的一种通风换热技术,是实现室内热环境空气分布的关键环节,但国内外家用热泵空调尚未有任何成功应用案例,原因是存在以下三大技术瓶颈,即缺乏分布式送风末端气流组织研究、缺乏合适的风道载体满足送风目标值要求;多风组合出风气流阻力大、效率低。
格力研发团队通过“基于热舒适与节能的分布式送风末端技术”、“多离心风机高效布局技术”、“多风机高效低噪整流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将“分布式送风”技术成功运用于热泵空调从而达到地毯式制热,气流组织方式更加科学高效,大幅缩小室内垂直温度差,有效提升用户体验。这种送风方式能使热直接作用于人体活动区域,降低热量积聚于房间顶部造成的浪费,节能环保。在夏天还可 “瀑布式制冷”,上风口将气流导向至房间顶部,利用冷空气自然下沉扩散式降温,实现“冷风不吹人”,让用户远离“空调病”。
实验数据显示,在环境温度-5℃工况下,相同房间内设定20℃运行3小时后,格力分布式送风空调可以使房间各高度截面温度与设定温度20℃偏差在-1.5℃至0.7℃范围,头脚温差接近;常规热泵空调z*大偏差范围为-7.5℃至4.7℃,头热脚冷。且格力分布式送风空调在此工况下比常规热泵空调节能19.8%以上,分布式送风技术在节能和舒适性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兼总工程师黄辉在会议现场介绍,常规热泵空调在-7℃工况就难以达到额定热量,热量衰减较大,过去两年格力分布式送风技术热泵空调已经在呼和浩特等多个北方冬季严寒城市积累了丰富的运行数据,即便是-30℃的工况下依然高效节能。
可以说格力让热泵空调使用领域从“冬冷夏热”南方区域扩展到北方寒冷区域,为北方采暖提供了优化选择,开辟了热泵舒适性与节能研究新方向,未来甚至在小型冷冻冷藏等多个领域都有广阔前景。黄辉副总裁提到,以往排斥热泵空调采暖的芝加哥政府,去年因为格力热泵空调的出色表现而扭转了一贯采用天然气采暖的传统观念,产品突出性能可见一斑。
项目评估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教授马一太则认为,格力该项技术大幅扩展了热泵空调的应用区域,对于我国北方“煤改电”战略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在国家推广清洁能源政策大背景中有极高的市场价值和推广前景。
据了解,格力该项目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9项,其中8项申请国际专利。出席评估会的行业专家认为,供热气流组织是热泵空调领域一个难题,格力革命创新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将产生深远影响。(赵无量)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